本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結果同鄉村包養網振興有用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。當局任務報告提出,“絕不松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結果。”面對這一任務,村里怎么干?
“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。”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武宣縣桐嶺鎮和律村黨委書記韋恒焦代表說,“村干部要按時進戶走訪,關重視點人群,早發現、早干預、早幫扶。”
哪些農戶有返貧致貧風險?若何供給更精準的幫扶?韋恒焦代表介紹,村里樹立了“線上+線下”雙軌機制,村平易近可以通過mobile_phone自助申報,相關部門應用年夜數據自動篩查,“接下來,關鍵是要把‘協力托舉’的各項舉措包養網落實落細。”
今朝,832個脫貧縣均培養構成了2至3個主導產業,總產值超過1.7萬億元,若何繼續做年夜做強鄉村特點產業?
一南一北,兩個村莊,依托特點資源,做好“土特產”文章。在貴州省畢節市納雍縣陶營村,櫻桃樹“結”出新業態,從賣果子到“賣風景”,產業鏈條不斷延長。“2024年,全村人均可安排支出達26600元,櫻桃產業發揮了高文用。”陶營村黨總支書記肖軍代表說。
小櫻桃若何變成年夜產業?肖軍代表細細謀劃,“先要補上基礎設施短板,延長儲躲期;再想辦法搞櫻桃酒深加工,晉陞價值。”
在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松山區小廟子村,阡陌田園與連綿群山相映成景,村里鼎力發展蔬菜和中藥材產業,村平易近們腰包越來越鼓。“接下來,我們預計建設醬菜加工廠和礦泉水廠,把鄉村產業打形成富平易近產業。”小廟子村黨總支書記趙會杰代表說。
(本報記者鄧劍洋、陳雋逸、殷爍、葛燊)
點評
過渡期最后一年,必須晉陞避免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效能,持續鞏固晉陞“三保證”和飲水平安保證結果。相關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,充足應用數字技術,打造智能化預警體系;晉陞鄉村醫療服務才能,優化區域教導資源設置裝備擺設,晉陞農村平安飲水保證程度,進一個步驟晉陞幫扶精準度,解決群眾后顧之憂。
促進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是關鍵。建議加年夜鄉村產業發展力度,隨機應變發展天井經濟、林下經濟、平易近宿經濟等,積極培養鄉村新包養產業新業態,讓更多農平易近群眾挑上致富的“金扁擔”。
——鄧年夜玉代表(廣西科學院鄉村振興與優勢包養網特點產業研包養究院院長)
《 國民日報 》( 2025年03月08日 07 版)
發佈留言